“市值考核”或成价值重估关键催化 央企投资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最新信息

“市值考核”或成价值重估关键催化 央企投资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4-01-29 11:00:00
2024年1月,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首次表示将研究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中。随即“中字头”大象起舞,“涨”声一片。
  国资委对央企原本有一套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2023年,这套体系被确定为“一利五率”。所谓“一利”,即突出对利润指标的考核,充分体现企业对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五率”,即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
  按照这套体系,假若一家央企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那么就可以认定,这是一家优质的企业。
  但如果这家央企同时是上市公司,这样的评估似乎又差了点什么。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央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又和整个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谈及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怎么可能不关心其市值?
  长期以来,央企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地位并不匹配。我国不少央企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名列前茅,但要论市值,好几家央企相加才能抵得上一个微软或者苹果公司。
  更让人意外的是,目前A股两市破净的央企超过80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如果跌破了每股净资产,产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或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有关,由此暴露了严重问题,或是市场情绪出现了恐慌。
  鉴于这些破净央企中,多数企业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企业之所以被严重低估,主要缘于市场信心不足。
  投资者对上市央企的信心不足,与上市央企不重视市值有关。一家上市公司不把自己的市值高低当回事儿,放任其在市场上被一路看衰,自然也无法给投资者以较好的回报,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够让市场鼓起信心?
  正因为市值高低与投资者回报密切相关,所以上市央企如果不重视市值,其暴露的核心问题是其对投资者利益的轻忽。
  现在,国资委的表态意味着管理者将通过“市值管理”评价的指挥棒,逼使上市央企的负责人要像重视“一利五率”一样重视自己公司的市值,给投资者以回报。
  将“市值管理”指向更好地回报投资者,恰好与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着重提出要“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观点相吻合。
  至于具体操作,业内预期,未来央企负责人考核或将既对市值的相对变化做考核,同时也将对估值的绝对水平提要求。
  无论如何,市值管理一旦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央企对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引导央企更加关注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这有利于央企的持续健康发展。而随着上市央企变得更有投资价值,显然也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和投资者信心回归。
  实施市值考核,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走向极端的唯市值论,以市值高而遮百丑,更要按照法律法规严格管理,杜绝企业操纵投价。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市值考核”或成价值重估关键催化 央企投资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